

4月25日,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4月25日,由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在中关村论坛举行。大会通过视频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请函,共发布投资合作项目231个,投资总额902.21亿元。签约仪式上,重点项目共签约23个,合同总金额610.06亿元。
大会主题为“投资北京,赢取未来”。设立了主题推介、企业分享、投资信息发布、项目签约、政策及重点领域推介、企业展示、投资咨询洽谈等环节。来自国内外投资贸易机构、国际商协会、世界500强企业、龙头工业企业、央企、独角兽、专精新“小巨人”的高级代表、投资机构高级代表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会议。
本届大会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优势、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招商引资,建设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深度交流互动的平台。全面展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增强对京投资信心,进一步吸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项目落地北京,加快形成新生产力。
主题推广
“两区”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胜国作“投资北京”主题演讲。据介绍,2023年北京地区GDP将增长5.2%,达到4.4万亿元,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地区GDP超过4万亿元的城市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综合劳动生产率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最好水平。
北京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 “两区”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北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实施了50多项国家级突破性政策,成功吸引和推动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政策落地实施。项目。例如,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2023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29家,同比增长22.8%。
去年,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版) 2.0),迭代推出170多项改革试点措施。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公布扩大开放新举措,明确北京将进一步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基因诊疗技术开发应用、推动扩大开放。
北京精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数字生态系统。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北京不断推出迭代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项目签约
23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覆盖11大产业领域
现场发布“投资北京”招商信息,通过视频向全球投资者介绍北京投资合作项目并发出邀请函。此次共发布投资合作项目231个,总投资902.21亿元,涉及园区合作、建筑合作、土地融资、企业融资四大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化等领域。制造业及装备、技术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
“中关村科学城—马来西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在本次大会上正式揭牌。双方将在园区建设、创新生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新技术转化、科技创新产业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签约仪式上,重点项目共签约23个,合同总金额610.06亿元,涵盖11大产业领域。包括东城区先进智能计算与大模型应用开放实验室、房山智能计算产业园、昌平区ISEP中国总部等多个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涉及合同价值50.9亿元。东城区国能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西城区中煤绿色能源科技、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丰台区建龙重工创新研发中心、石景山区聚变创新技术项目等8个项目覆盖碳峰碳中和医药卫生、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涉及合同金额209.2亿元。外资企业普洛斯在顺义区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配项目、北京福田戴姆勒在怀柔区的布局优化建设项目是本次大会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签约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专注于特种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北京燃料能源科技与通州区签约,拟投资建设新能源相关装备制造及装配生产线。位于朝阳区灞河北岸的8号项目,将打造该地区首个科技公司、工商业融合的示范消费场景。延庆区中关村先导科技园项目将建设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创新中心。
此外,围绕城市优质商业服务需求,中建国际投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在大兴区启动。建成后将为空港地区产业提供优质的园区服务和企业服务。围绕首都民生和供给需求,建设平谷区首个城市供给智慧供应链基地。建成后将辐射整个京津冀地区。一系列优质承包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北京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声音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锐:
重点向企业家展示北京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会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锐介绍,本次大会将通过企业分享、政策区域推介、咨询洽谈等方式,向企业家展示北京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前来洽谈。北京优质工程不断启动,新生产力加快形成。
会议分为论坛和对接洽谈两个部分,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技术创新领域招商引资。市有关部门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能为企业做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维度,从产业地图引导、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到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最新支持政策出台,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等三大科学城主办区引入投资机会区域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会议还邀请人工智能领域跨国公司高管从企业角度分享在京发展的思考,实现“商业化投资”,加速新生产力形成。
二是扩大企业覆盖范围。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工业龙头企业、央企、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机构高层代表现场参会,并现场直播媒体平台上,更多机构和企业可以参与在线观看,了解投资北京的最新信息。
同时,要确保招商引资成效。 “经过梳理,我们针对参会企业关心的资金、空间、政策、产业合作等实际问题,在论坛中设置了企业展示环节。两位国家级专精特新的代表小巨人企业亮相现场展示,争取更多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的合作机会。”王锐表示,对接洽谈区共设置3个区域,分别布置3个市级部门、16个区、经济开发区,投资项目20余个。机构,以及为 10 个花园建筑和其他空间提供商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百余家企业和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就投融资、政策、空间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就产业技术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希望通过本次企业展示和投资洽谈,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产业创新,推动与有意在京投资的企业进一步洽谈合作,加快向商业项目转化。
新京报记者 陈琳
4月25日,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4月25日,由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在中关村论坛举行。大会通过视频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请函,共发布投资合作项目231个,投资总额902.21亿元。签约仪式上,重点项目共签约23个,合同总金额610.06亿元。
大会主题为“投资北京,赢取未来”。设立了主题推介、企业分享、投资信息发布、项目签约、政策及重点领域推介、企业展示、投资咨询洽谈等环节。来自国内外投资贸易机构、国际商协会、世界500强企业、龙头工业企业、央企、独角兽、专精新“小巨人”的高级代表、投资机构高级代表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会议。
本届大会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优势、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招商引资,建设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深度交流互动的平台。全面展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增强对京投资信心,进一步吸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项目落地北京,加快形成新生产力。
主题推广
“两区”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胜国作“投资北京”主题演讲。据介绍,2023年北京地区GDP将增长5.2%,达到4.4万亿元,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地区GDP超过4万亿元的城市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综合劳动生产率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最好水平。
北京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 “两区”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北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实施了50多项国家级突破性政策,成功吸引和推动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政策落地实施。项目。例如,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2023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29家,同比增长22.8%。
去年,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版) 2.0),迭代推出170多项改革试点措施。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公布扩大开放新举措,明确北京将进一步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基因诊疗技术开发应用、推动扩大开放。
北京精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数字生态系统。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北京不断推出迭代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项目签约
23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覆盖11大产业领域
现场发布“投资北京”招商信息,通过视频向全球投资者介绍北京投资合作项目并发出邀请函。此次共发布投资合作项目231个,总投资902.21亿元,涉及园区合作、建筑合作、土地融资、企业融资四大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化等领域。制造业及装备、技术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
“中关村科学城—马来西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在本次大会上正式揭牌。双方将在园区建设、创新生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新技术转化、科技创新产业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签约仪式上,重点项目共签约23个,合同总金额610.06亿元,涵盖11大产业领域。包括东城区先进智能计算与大模型应用开放实验室、房山智能计算产业园、昌平区ISEP中国总部等多个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涉及合同价值50.9亿元。东城区国能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西城区中煤绿色能源科技、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丰台区建龙重工创新研发中心、石景山区聚变创新科技项目等8个项目覆盖碳峰碳中和医药卫生、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涉及合同金额209.2亿元。外资企业普洛斯在顺义区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配项目、北京福田戴姆勒在怀柔区的布局优化建设项目是本次大会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签约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专注于特种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北京燃料能源科技与通州区签约,拟投资建设新能源相关装备制造及装配生产线。位于朝阳区灞河北岸的8号项目,将打造该地区首个科技公司、工商业融合的示范消费场景。延庆区中关村先导科技园项目将建设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创新中心。
此外,围绕城市优质商业服务需求,中建国际投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在大兴区启动。建成后将为空港地区产业提供优质的园区服务和企业服务。围绕首都民生和供给需求,建设平谷区首个城市供给智慧供应链基地。建成后将辐射整个京津冀地区。一系列优质承包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北京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声音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锐:
重点向企业家展示北京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会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锐介绍,本次大会将通过企业分享、政策区域推介、咨询洽谈等方式,向企业家展示北京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前来洽谈。北京优质工程不断启动,新生产力加快形成。
会议分为论坛和对接洽谈两个部分,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技术创新领域招商引资。市有关部门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能为企业做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维度,从产业地图引导、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到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最新支持政策出台,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等三大科学城主办区引入投资机会区域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会议还邀请人工智能领域跨国公司高管从企业角度分享在京发展的思考,实现“商业化投资”,加速新生产力形成。
二是扩大企业覆盖范围。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工业龙头企业、央企、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机构高层代表现场参会,并现场直播媒体平台上,更多机构和企业可以参与在线观看,了解投资北京的最新信息。
同时,要确保招商引资成效。 “经过梳理,我们针对参会企业关心的资金、空间、政策、产业合作等实际问题,在论坛中设置了企业展示环节。两位国家级专精特新的代表小巨人企业亮相现场展示,争取更多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的合作机会。”王锐表示,对接洽谈区共设置3个区域,分别布置3个市级部门、16个区、经济开发区,投资项目20余个。机构,以及为 10 个花园建筑和其他空间提供商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百余家企业和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就投融资、政策、空间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就产业技术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希望通过本次企业展示和投资洽谈,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产业创新,推动与有意在京投资的企业进一步洽谈合作,加快向商业项目转化。
新京报记者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