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为中国工业园区、工业新区挖出了深沟。只有能跨越它的人,才有机会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冲向胜利的终点。然而,面对经济低迷带来的融资和投资两大问题,传统工业园区却显得束手无策。
在此期间,产业园区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型的呼声强烈。然而,如何转型、如何实施呢?但始终无法下结论。
8月7日上午,以“时代·新篇章”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产业园“运营招商”智能创新班暨“中联智能创新”揭牌仪式在京正式拉开帷幕,共商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政策,园区商业模式如何转型变革,共同见证中联重科“新运营、新投资”园区商业模式的建立。
新形势——经济下行、政策收紧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官方术语是经济新常态。更具体地说,是指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下行、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就是经济金融风险上升,整体产能过剩,企业杠杆过高,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巨大。
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外需求持续下滑,企业杠杆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凸显和暴露。
“中联智创”创始人曹志国
“中联智能创新”创始人曹志国表示,一方面,实体经济的下滑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规模缩小或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企业不仅要面临利润损失,还要面临银行信贷收缩带来的融资困难。在双方挤压下,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园区无法购置写字楼,下半年园区招商引资压力将会加大。
经济下行的压力让园区开发商生存困难,政策调整倒逼传统产业园区商业模式重新洗牌。新的土地政策禁止捆绑、联合征地,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一去不复返,以工业名义开发住宅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不可能继续下去。再者,产业基础较好地区的发展模式,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土地溢价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让人眼红。此外,国家出台集约节约用地相关政策,以及灵活的工业用地流转制度,客观上对园区运营提出了要求。
传统工业园区模式暗礁密布
曹志国表示:“新政策、新市场环境必然导致行业洗牌。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开发区、产业园区提出“招商难、经营难、无特色”等问题的呼声。当我以十几年一线开发运营经验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时,一系列“房地产导向、利润导向、政策导向”的非议迎面而来。看法。
从目前的情况不难发现,不少产业园区都在谈运营和服务,从法律、融资、行政、孵化到人才、班车、餐饮等,有的甚至提出“签字”公园内数百项服务。
“但是,根本思路还是错误的,产业园仍然是按照开发商的思路来运营的。”曹志国说道。
谈了运营和服务这么久,最终的目标还是销售业绩。开发者每天在人前讲运营,在幕后注重性能。整个团队不是一个有运营意识的团队,忽略了运营是基于客户需求本身的。的。
对于产业园未来的发展,刘文军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对工业地产有了解,有规划。大多数工业园区很难成功。即使他们成功了,那也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优越。但这样的成功能走多远呢?其次,不要盲目跟风。现在很多企业都想做轻资产,但轻资产并不意味着没有重资产。而且,没有信用背书的轻资产成功例子很少,所以必须以信用为第一背书,以运营为基础。 。中联智创十几年的工业地产经验,结合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能力,相信必将创造燃气行业新的希望。
“运营拉动招商引资”模式获认可
“事实上,园区运营是从内控开始的。园区投资首先要基于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曹志国说道。
据介绍,中联智能创新研究院所研究和推广的运营,是基于按照运营体系构建的组织架构。比如,传统的招商部门取消了,变成了客服部门,传统的物业部门取消了,只有物业工程部门,变成了执行部门等等,从园区一开始的定位,要经营企业、经营园区,用经营带动招商引资。
张志高 北科健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长
“我是老曹提出的公园管理模式的一个比较大的受益者。中联重科是以人为本的投资运营体系和以人为本的运营服务体系。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团结大家的力量,推动中国创新创业的发展。北科建设张志高对中联重科建立的运营体系给予高度认可。
揭牌仪式后,“中联智能创新”创始人曹志国与中国城建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张福友签署协议,刘爽,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咨询规划设计院院长。战略合作协议。
杨钊表示,工业地产是社会产城融合、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他希望像中联重科这样的机构能够凝聚行业内更多的力量,肩负起产业发展的重任,成为第一品牌、第一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