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场专题论坛,50余位嘉宾发表演讲,涵盖“专业化、专业化”、人工智能、数字金融、数字汽车、数字文旅、花炮经济、ESG、可持续发展等众多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主题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场景。 7月11日上午,以“数字经济创造无限机遇”为主题的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在“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主论坛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蒋小娟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毛泽东等嘉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东军,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东等嘉宾发表精彩演讲。新京报党委书记、社长刘俊生致辞。
2023新京报贝壳金融夏季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7月11日至17日,9场专题论坛将在北京、上海举办。连同7月6日,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重要活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数字外贸新速度跨境电商新时代”专题论坛,共10场论坛联合组成壳牌金融夏季峰会阵容强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协会社团、地方政府部门、各行业企业家等齐聚北京。盛夏时节,上海与上海进行了一场经济理念的大碰撞。
2020年以来,新京报贝壳金融已连续举办三届夏季峰会。每届围绕年度经济主题举办10余场专题论坛。已成为每年夏季财经媒体领域的标志性活动,备受各界关注。好评如潮。今年已是第四届壳牌金融夏季峰会。
刘俊生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致辞时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崛起,其发展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速。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已成为影响全球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先机的战略机遇。”刘俊生表示,为了深化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今年夏季峰会将更加重视。数字蓝图中场景化的价值实践,从不同角度解读数字时代的产业变革,积聚时代力量,勇往直前。
“我们既是数字经济的实际推动者,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今天的论坛,我们聚焦‘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期待找到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现代化与数字经济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力量。”
新京报党委书记、社长刘俊生致辞。
防止产业变实为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李毅中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必须稳中求进、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当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过快过快,从现实转向现实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认识上、政策上、措施上还需要纠正。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大部分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质量、品种、品牌差距较大;工业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问题较多“卡住”痛点包括产业链安全风险存在,地区、行业、企业差异较大,工业2.0-4.0并存,大企业融合不够充分等。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同质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发表主旨演讲。
李毅中认为,我国产业当前面临绿色低碳、数字智能转型升级。 “数字工业化是手段,工业数字化是目的。”李毅中表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并向行业企业延伸,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使“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 %到10%,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李毅中表示,工业和制造业本身要继续在九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保持工业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五是践行绿色低碳,先立后破,稳步安全减少碳排放。六是提高质量制造,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建品牌,提高质量创造消费,拉动内需;七是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平台;八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人民共同进步、协调发展,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共赢;九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
李毅中指出,面对突发事件增多、不确定不稳定概率加大,必须抓住我国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标本兼治,打好基础。夯实基础,增强动力。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关键是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是肯定的。
数字产业已成为全球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蒋小娟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质量与速度统一的现代化。要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实现质与量统一的发展。 “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高水平开放补短板、开辟新轨道,推动经济更快增长和结构高水平升级,支撑目标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姜小娟说道。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蒋小娟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提高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都是着眼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同时,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扩大投资政策立足当前速度和长远结构,进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各产业质量提升。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蒋小娟发表主旨演讲。
蒋小娟强调,科技能力显着提升、超大规模经济优势、人力资本综合竞争力、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数字经济快速规模化发展等有利条件都为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蒋小娟表示,高水平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数字产业已成为全球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蒋小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高水平开放,在顶层设计、进出口、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完善的部署。而且,中央多次强调高水平开放,政治局会议也表示要把吸引外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她强调,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抢占新轨道,需要畅通外部循环。
让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更好融入中国现代化道路
姚景源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将对国家和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对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我觉得现在我们很难把这些变化解释清楚,还需要继续探索。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发表主旨演讲。
姚景源说,“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世纪目标’。”
姚景源认为,要让如此庞大的人口进入现代化,当今世界必须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让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得到更大发展,更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在路径中。
“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破坏环境、透支资源来实现发展。这意味着依靠创新、依靠绿色、依靠数字技术、依靠数字经济。所以我认为新京报把这些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起来,就是真正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国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姚景源说道。
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3.9%
毛东军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表示,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领跑者。 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万亿元,占GDP比重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3.9%。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毛东军发表主旨演讲。
毛东军表示,当前北京正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标杆技术突破和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深化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已被充分激发。未来,我们将加强政策创新和标准引导,加快数据基础系统先行区建设;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提高整体数字化水平。”覆盖重大“0到1”技术突破;加大场景开放,率先落地标杆应用。”毛东军表示。
毛东军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模式”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
数据基础设施体系短期内将催生超过3000亿元的数据交易市场。
王建东在2023年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主题演讲中表示,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0%,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 。预计将采取更多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其中加快建立数字资产价格机制是重要一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东发表主旨演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数据强国迈向数据强国的关键时期。”王建东表示,“短期来看,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将催生3000亿至5000亿元规模的数据交易市场;中长期来看,数据资产相关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从长远来看,数据“二十条”的潜在价值很可能帮助中国突破当前的地方债务困境,开辟下一个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新门!”
“未来我们将实现数据的资源化利用,进而实现数据的资产化,最终实现数据的资本化。”王建东说道。王建东透露,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在数据价格机制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工作。下一步将建立数据要素价格领域专项研究机制。协调专业力量,汇聚专家智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入研究数据资产评估定价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建设,建设数据算力价格监控。网络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3.74
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京报贝壳财经研究完成的《2023上半年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报告》也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同步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3.74。近80%的受访企业家对下半年经营持乐观态度,信心有所增强。
新京报贝壳财经数字人小贝首次亮相。
报告披露,62.3%的受访企业上半年经营状况稳定向好,其中采取措施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发展的企业最多。上半年,62.7%的企业业绩稳定,但超过一半的企业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重点任务。 66.89%的企业家认为下半年对外扩张机会增多,期待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行业竞争加剧,但超过60%的企业家认为消费升级和新技术进步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展望下半年,70.1%的受访企业计划扩大业务,主要以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为主,采取稳健发展的策略。
就影响企业家信心的因素而言,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是企业家最关心的外部因素。超过75%的受访企业认为不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会对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近50%的企业家表示政府监管和竞争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信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家期待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