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业运营中心|“深蓝智库×创新北京”沙龙|寻路产业园区创新下一站

发布时间:2024-11-04 文创园区 文化传播 商业发展

11月9日,以“产业园区创新下一站在哪里?”为主题的“深蓝智库×创新北京”闭门沙龙。发布会在北京商报举行。来自产业园区运营发展一线的相关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园区运营管理者和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就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打造“文创市场+商务”园区新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余培力

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_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

2023年1月至5月,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总收入4380.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市的57.1%,位居全市第一。从收入规模来看。

据于培力介绍,海淀区目前有40多个文化创意园区,其中13个达到市级标准。这些园区通过同行业或相似行业企业的集聚,产生集群效应,延伸产业链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建设逐渐从最初的总部经济转向服务市民的方向。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实惠。营商环境良好。”于培莉说。同时,海淀区还积极挖掘历史文化,以“一村三山五园”建设为契机,将文化创意园区与其结合起来,为后续释放动力积蓄能量。

于佩丽指出,建设文创园区时,她希望将园区内的文创市场与商业结合起来,在实现文化传播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整合海淀独特的文创园区、历史文化资源等,策划更多能够走出海淀、与各区、各行业联手的文化传播活动,让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项目落地。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开辟新风景。

打造中高端品牌聚集地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投资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 张晓敏

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_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产业园创新的下一站在哪里? “产业园区转型有多种路径,考虑到北京庞大的消费市场,建议打造中高端品牌聚集地。”张晓敏表示,中高端品牌不仅涉及商品,还涉及服务。

张晓民指出,北京打造高端消费品牌聚集产业园区,既有基础条件,也有值得借鉴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思路上,张晓敏建议,在园区规划时,应提前规划融合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业务合作,突出商品消费和跨境消费。为此,我们可以以“双枢纽”自贸区为重点,以大兴国际机场、首都机场为重点发力。对于园区的打造,她认为,要不断培育和激发品牌亮点,让品牌在现有基础上更具优势。其次,北京高水平展览活动较多。这些活动可以作为推动“展商变投资商、展品变消费品”的重要抓手,吸引更多国际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最后,张晓敏认为,要注重发挥投资特别是消费设施投资的作用,充分发挥北京服务消费优势。

多生态融合让产业更贴近生活

——中国低碳智慧园区联盟副秘书长 翁静

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

“产业园区创新必须聚焦园区痛点。”在翁静看来,园区与企业是共生关系。只有帮助企业生存、发展,才是园区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园区需要打造一个精准服务企业的平台。”

翁静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表示只有真正深入了解企业,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需求、为企业提供帮助。只有这样的园区管理平台才会更加实用和有价值。因此,园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优化,使企业信息更加完整。

为了让政策智能匹配推荐更精准、更有效,翁静指出,“虽然政策支持的内容很多,但企业有时容易因为信息不匹配等情况而错失好的政策和支持机会。”为了解决这个困难,翁静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牵头对产业园区的运营商进行评级,这样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建议时,可以更精准地与园区进行匹配,准确度会更高。 。

“目前,大部分园区都处于联手送温暖或者用资源补短板的阶段。”因此,翁静认为,园区之间互动、互助、战略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同时,园区还要努力迎合当前的热门领域,比如文化旅游消费。产业生态与文旅生态、产业园区与文旅结合,可以让科技走进生活,让产业更贴近生活。

产业链化已成为发展新趋势

——北京青旅时空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卜朝晖

北京运营管理公司_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作为产业园区规划运营第一线的民营企业家,步朝晖表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园区如何生存,进而如何发展。

结合多年积累的规划、设计、运营经验,步朝晖指出,建立园区运营管理的五大模式至关重要。首先是找准园区的定位,可以借助当地政策的引导、园区本身的产业基础、周边企业的发展等来辅助;二是做好财务模型。产业园也是一个商业项目,投入和产出都要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投资内容和投资金额;第三,根据园区业态特点、商业与公共服务比例等打造产品模式,还有投资模式和运维模式。

谈及未来趋势,步朝晖认为,有三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增量转化为存量,建设转化为运营。其次,园区主导产业更加细分,业态更加融合。最后,在运营方面,有向产业链向上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园区运营是否良好,取决于两个标准:一是入住率,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租户数量,二是能否留住商户。除了租金差价和政府补贴外,园区运营公司的收入近年来也出现了向产业链上游从事投资级规划设计的趋势。

企业与园区共存共荣

——九号股份副总裁 王勇

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_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

王勇表示,九公司是一家具有智能出行能力的公司。九公司的发展与其所在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共存、繁荣。

王勇认为,从企业角度来看,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外,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是企业更好发展的关键后盾。因此,企业想要更好的成长,与园区的区位优势、政策引导、营商环境、配套产业链等密切相关。

王勇指出,众多因素中,产业链配套极为关键。如果一个园区只有政策支持而没有配套的产业链,任何企业都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也许最关键的是等到实施之后,看看营商环境能否保留,服务能否打动企业。”

此外,他还表示,对于像九号公司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北京的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所在的工业园区都是‘无所不在、无所作为、包办一切’的管家式敬业”。服务,这对公司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真正做到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有温度、有力量、有方法。”

他还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和困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安居乐业,才能快乐工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安置、白领公寓、教育资源匹配等方面都不容忽视。

经营的核心在于经营“人”

——资本朗源品牌总监 宋秀平

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_北京产业运营中心

2010年至今,宋秀平介绍了首届阆园的五类运营模式,包括商务园区阆园、消费园区阆园园区、产业园白马湖动漫广场、“产业+消费”园区阆园、游戏型商业BOM 髋范丽。

回顾阆园14年的发展,宋秀平指出,“我们一直在做的是‘文化产业+’的运作,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叠加新消费、文旅、科技等,每个园区都因地制宜,通过强运营,即发挥规划能力,用策略带动产业和商业融合。”

“其实运营的核心在于运营‘人’,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运营方式是左手空间,右手内容。”宋秀平表示,做内容IP是为了增加园区的文化温暖,而做空间IP则是让园区充满烟火和活力。

当前,商业和消费的逻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秀平直言,过去是先建市场,再招商,再找人找货;现在首先是吸引人,然后根据人的需求来搭配产品,所以场景打造、捕获人才是核心。宋秀平表示,整个园区的运营逻辑是,首先通过文化内容吸引C端,然后精准的C端会成为B端的精准流量,最后B端反过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C面。而且,在招商的时候,园区会和商家合作创作很多内容,观众也会参与到最终场景的创作和传播。

建设数字智慧园区立足于产业生态和人的变革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资产运营总监 尹毅

北京运营管理公司_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尹毅介绍,以北京门头沟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为例,中关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在产业园主要做了三项创新。 “一是区企共建创新;是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生态创新;三是硬件创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园区。”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新一代专业园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融合了先进的设计建设思路和运营理念,深度融合中关村发展集团‘七位一体’战略规划,融合数字智能其中,数字智慧园区规划是园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并与其他六项挂钩。”尹毅说。 。

同时,基于应用需求,数智园区总体规划还针对园区运营商、园区企业、政府机构、员工客户四个主体制定了10项需求计划。她认为,数智园区的规划不仅仅是园区的信息化,更是基于产业生态、入园的企业员工和客户的以人为本的建设规划,让园区和企业价值可以一起成长。

北京商报记者 张千奇 卓阳实习记者 程亮/文

张晓燕/摄

北京产业运营中心_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官网_北京运营管理公司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