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董兆瑞)昌平区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记者从昌平区获悉,2023年,昌平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99家,实现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34.3%。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昌平区建立了文化企业、旧厂房及闲置空间、文化人才三个台账。同时,《昌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多项配套政策即将发布,重点关注园区建设、项目实施、企业服务、人才培训等指导和规范昌平文化企业、文化园区集聚发展。
目前,昌平区已聚集了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中影念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念年)是一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型企业。在该公司的绿幕演播室中,演员细致的表演通过可穿戴的表情动作捕捉设备,甚至是演员手上的一个小动作或面部表情,都被“转化”为屏幕上同步的数字表演。微妙的表情也可以被准确捕捉并呈现在数字图像上。
“每年中影是一家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科技企业,也是国内首批拥有全流程3D动画制作技术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影每年都以3D数字技术和“数字智人”技术为核心,打造出一系列受到市场认可的高品质三维网络动画剧。 。已创作制作的网络动漫剧已达18部。
位于未来科学城的科大幻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幻想)是国内最早布局Web3.0元宇宙的公司之一。公司专注于数字内容相关业务,发展了教育、文化、旅游、数字营销、游戏等产业。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R增强现实产品幻想AR智能课桌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中小学落地,服务超过140万师生。
“这套课桌相当于一个‘实验室’,它采用光学识别系统,使用二维码卡,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3D交互的形式展示训练实验的操作过程。例如,可以重现高腐蚀性或易燃易爆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过程,同时也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科大幻想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昌平区注册文化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活跃企业5000多家。园区建设方面,目前有腾讯创客空间(北京)、鸿福文化创意园、宝龙艺术园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中国电影年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具备储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园区现有企业10余家,整体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市中游水平。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型产业带和高精尖产业主要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文化、人口资源优势,在2019年形成京北文化产业发展带,前景广阔。未来。”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昌平区加强顶层设计,调整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小组。同时,正在筹建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和三带融合文化发展研究院,搭建政企互动和文化研究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大局。昌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