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直播营销在现代商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这个新兴领域内,不少不当行为亟待规范。这些问题关联到价值观念、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诚信以及商业规则等多个层面,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
不良导向行为
网络直播营销面向众多观众,其传递的价值观和内容形式不能忽视。不文明、不理性和不健康的表现会影响社会风气。例如,某些直播间可能展示粗俗表演或极端情绪煽动。含有“特供”“专供”等错误价值导向的内容也不应存在,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符。在网络直播营销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构建积极健康的营销环境,对观众产生正面效应。
网络直播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只看重流量而忽略内容的指引作用。每一帧直播画面和每一句宣传用语都应经过严格审查,保证它们符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标准。
保护未成年人
必须严厉制止网红儿童营销获利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干扰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心智成熟,促使他们模仿超出自身能力的行为,从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已有案例表明,有些家长为了赚取利润,让孩子长时间进行网络直播,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还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网络直播营销领域,从业者应当自觉拒绝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活动。
同时,直播中的内容必须避免含有可能误导青少年形成正确观念和行为的元素。必须确保为青少年打造一个纯净无污染的网络空间。
欺骗误导消费者
网络直播营销中,欺骗和误导顾客是极不可取的。不能通过发布虚假视频内容来诱使消费者点击进入直播间。有些直播间用夸大的标题或画面吸引人,但进去后却发现商品与宣传不符。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声音或肖像制作引流广告,既不道德又侵犯他人权益。真正的推广应基于诚信,保护消费者权益才是直播营销持续发展的关键。
直播销售和实际感受不应混为一谈以增强顾客的信赖感。有些主播可能会过分描述他们对产品的实际感受,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应当尽力避免的。
实质内容相符
标题和内容营销不得包含虚假信息。若含有不实成分,如夸大产品类别、与实际样品质量不符或性能不实,均属侵犯消费者权益。比如,商品标题标注为进口高档材料,实则只是普通材料。不合理的定价行为亦属禁止,如虚构原价、虚假折扣、低价高标等,均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此外,限时促销等宣传信息也需真实,不得以欺骗手段提升直播间关注度或诱使消费者冲动购物。
赠送的商品或服务信息需透明,不得隐瞒关键细节,如优惠券的使用限制等,否则消费者可能会感到受骗。
代言人规范
商业广告代言的形成需基于对商品的实际使用或服务体验。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少明星或网红所推广的商品往往并非亲身体验,这种做法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直播销售应遵守商业代言的职业道德及法律规范,避免无根据的推荐造成误导。
在运用AI数字人进行推广活动时,必须遵循相关法规。若有可能造成公众混淆或误解,必须进行明显标注。不得故意将数字人形象与真人形象相混淆,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信息披露完整
直播销售时,经营者的个人信息不可隐瞒。直播场地应醒目地标示其真实名称及标识,确保消费者明白是哪位主播在推广商品。不得使用“国家”“顶级”“最佳”等禁止的宣传词汇。此外,不得制造虚假话题、虚构流量、过度刷量以骗取曝光率和不正当竞争优势。直播内容亦不得包含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比较。
直播销售的商品同样需要达到质量要求。不得售卖假冒、劣质、掺假或以次代好等不符合质量规范的产品,特别是在食品等关键行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
想请教大家,如今网络直播销售这么火爆,购物时有没有遇到不合规的情况?欢迎留言分享,也希望各位能点赞转发,让更多人认识到遵守网络直播销售规则的重要性。